La Télé des Chinois d'Europe
  • 20/05/2020
消失的滇池金线鲃又回来了

暮春时节,昆明嵩明黑龙潭潺潺流水清澈见底,成群结队的滇池金线鲃,摇头摆尾游荡。簇簇海菜花顺水漂浮,花朵点缀水面。

滇池金线鲃是“云南四大名鱼”之首,也被称为“滇池古董”:早在300多万年前滇池形成时,它就存活其中。然而,上世纪80年代,水体污染日益严重,滥捕屡禁不止,加之竞争不过外来物种,滇池金线鲃的生存、产卵环境剧变,一度从湖体消失。

消失的不止金线鲃。60年代,滇池里有土著鱼26种,现在湖体中只存4种。目前,滇池流域土著鱼类有15种濒危或易危。

曾经很长一段时间,滇池都是一个生产型湖泊——那时提高水产品产量“解决肚子问题”是当务之急。1957年前,滇池以本土鱼类为主。60年代后期,放养鲢鳙鱼、草鱼成为主流,1969年水产品捕捞量3080吨。1975年增至8363吨,主要捕获物为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。80年代,外来物种银鱼开始成为主产品,单此一项产量曾达3500吨。

“直到2010年,才从水体治理角度往滇池投放本土鱼种——人工繁育的滇池金线鲃。”昆明市滇池渔政监督管理处副处长王勇介绍,之前为丰富“菜篮子”引入的“四大家鱼”,尤其是附带来的麦穗鱼等,让金线鲃不堪其扰。

“金线鲃等土著鱼类在繁殖方面的‘脆弱娇贵’,恰恰说明它们对滇池健康水体环境依赖程度高。这些年,我们深切感受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,这个共同体环环相扣,缺了哪一环都不行。”在杨君兴看来,滇池金线鲃退出湖体,其实是在向人类发出早期警告,说明滇池已经“生病”了。

滇池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,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。经过多年不懈治理,2016年,滇池全湖水质由劣五类上升为五类;2018年,上升为四类,为30年来最好;2019年继续保持在四类。

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博物馆副馆长李维薇告诉记者,“滇池保护治理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窗口期,从工程治理为主逐渐转向本土物种回归、重现。滇池生物多样性更丰富,有利于形成立体平衡的生态系统。”

滇池治理是事关云南全局的大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。从点源污染治理到流域系统治理,从单一治污向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并重。这几年,滇池湖滨恢复起来的湿地,成了天然“鸟窝”。光顾的野鸟种类不断刷新,包括濒危物种彩鹮,以及翻石鹬、铁嘴沙鸻等十来种。

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潘珉,高度评价环湖截污和“四退三还”(通过退塘、退田、退人、退房,实现还湖、还林、还湿地)的治理之功,“通过工程性措施先解决外源污染问题,再转向湖体水生态治理,这也是国际湖泊治理的共性经验。”

从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到目前千万尾级的人工繁育能力;从退出湖体到重新入湖,助力滇池流域生态治理,滇池金线鲃,命运变化和滇池如此休戚相关,给当前的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以启迪。

人民日报记者 徐元锋

我们的频道

查找

法国华人电视台商界理事会



说明

logo mandarin tv

欧视MandarinTV ——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(CSA)批准的主流电视台,用法语和汉语客观、公正报道全球新闻,不仅具有权威性,更有时代感和贴近生活的温度,我们一直努力用心创造价值,每一分钟的美。

用户登陆

用户名或密码不正确

显示密码 请填写正确的密码

忘记密码 ?

新用户注册 *为必须填写

请输入您的姓名 !

请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!

显示密码 请填写正确的密码

忘记密码

请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!

返回登陆页面

Close